图片展示
搜索

实验室研究证明PM0.5危害更甚PM2.5 微小颗粒物成大气污染元凶

作者:广州市利时唯化妆品贸易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13-10-29 00:00:00

  摘要:如今,人们对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颗粒物)的危害已相当熟悉,那么更小的颗粒物呢?危害是不是更大?对于这些问题,实验室进行了研究。

  

  复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方面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明显,且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

  

  “粒径越小,危害越大”

  

  记者昨天从复旦大学获悉,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该论文第一作者孟夏介绍,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其中被关注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对此,课题组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的23组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得出了“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的结论。

  

  孟夏等推测,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也有可能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扩散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

  

  不能仅仅关注PM2.5

  

  阚海东出示的一张颗粒物对人体侵入情况的示意图显示,大于7微米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4.7-7微米颗粒物可到达咽喉,3.3-4.7微米颗粒物可到达主气管,2.1-3.3微米颗粒物可到达支气管,1.1-2.1微米颗粒物可到达气管末端,0.65-1.1微米颗粒物可达到肺泡。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也许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此外,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新曾做过抽烟的主流烟气颗粒物的粒径分析,“通过滤嘴出来的主流烟气中间颗粒物,直径全部是小于0.5微米”。所以,烟对中国老百姓的危害毫无疑问比PM2.5要厉害得多。”阚海东强调。

  

  阚海东还给出了一些大气污染时个体健康防护方法。比如出门入室后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其中,洗脸最好用温水,有利于洗掉颗粒。同时,身体裸露部分也要注意清洗。

实验室研究证明PM0.5危害更甚PM2.5 微小颗粒物成大气污染元凶
摘要:如今,人们对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颗粒物)的危害已相当熟悉,那么更小的颗粒物呢?危害是不是更大?对于这些问题,实验室进行了研究。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关于爱雅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广州市利时唯化妆品贸易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61146号-2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5695号

全国服务热线:

020-38107622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置顶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020-38107622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
二维码
手机网站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